“采取配额生产后,企业HFCs生产量不能超过所获得的生产配额,有利于化解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并优化供需状况。”近日,华东一家氟化工上市公司的高管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明年公司将根据配额管理相关规定及市场变化情况,合理组织HFCs的生产经营。”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明确了明年国内HFCs生产、进口、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和企业配额分配方案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受配额期临近以及第四季度海外企业集中补库等因素影响,预计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或显著提升。
HFCs配额是怎么设定的?
HFC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温室气体,是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主要替代品之一。2016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达成《基加利修正案》,旨在控制和减少HFCs生产和使用。2021年9月15日,《基加利修正案》正式对我国生效,开启了我国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的新篇章。
根据《方案》,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年至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据此,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HFCs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根据2024年国家HFCs生产基线值,设定2024年HFCs生产配额总量为18.53亿tCO2;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为8.95亿tCO2。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考虑到2024年是冻结年,未来可能存在着市场变化,部分配额本次暂未分配,但生态环境部将在2024年期间根据履约工作进展和相关行业需求,在不突破2024全年总配额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分配,包括用于增加配额发放量和半导体、泡沫等重点领域HFCs使用量等,充分保障相关行业发展需求。
同时,HFCs生产单位可按《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关要求,向生态环境部申请调整HFCs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
配额分配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对于氟化工企业而言,HFCs的配额分配决定着未来的行业地位。为了拿到更多的配额,国内氟化工企业在基线年期间一般会扩张产能。据权威机构统计,2018年以来,我国主流三代制冷剂之一R32产能由27.2万吨上升至50.7万吨,R125产能由22.8万吨上升至30万吨,R134a产能由32万吨上升至33.5万吨。基线年期间,产能的快速扩张对第三代制冷剂形成供给压力,导致R32、R134a和R125等制冷剂价格持续低迷 。
国内制冷剂龙头三美股份近期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HFCs配额削减是一个长期过程,客观上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未来随着行情的周期性波动,行业产能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而一些小、散的产能则将逐步退出。
据百川盈孚监测,今年三季度以来,在氟化工企业减开工和去库存,以及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行等因素驱动下,部分第三代制冷剂价格已显著回升。其中,R32国内售价已由8月底的1.4万元/吨涨至目前的1. 65万元/吨,增长18%。虽然近期价格稍有回落,但在成本面的支撑下,其整体运行仍较平稳。
华泰证券认为,伴随明年配额政策的实施,行业供给将显著有序化,叠加国内空调、汽车、冰箱等需求改善带来的支撑,行业将步入景气上行周期。
制冷剂龙头布局重点在哪里?
值得关注的是,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三美股份等氟化工龙头正在积极布局第四代制冷剂,并将产业链向高端含氟新材料领域不断突破。
“根据国家HFCs配额分配方案,预计公司可获HFCs配额总量处于国内龙头地位。”近日,巨化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氟制冷剂一至四代系列产品企业,目前公司制冷剂年总产能为68.23万吨,三代制冷剂年产能为48.07万吨,其中R32年产能为13万吨,居全行业首位。公司二代制冷剂产能也位居行业前列,其中R22年产能为17万吨,位居国内第二。目前,公司已建成运营两套四代制冷剂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
永和股份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记者表示,公司的制冷剂布局主要在内蒙古,成本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和其他同行还是差异化竞争,在产品结构上有所不同。目前,第三代制冷剂的格局已经形成,公司的目标就是利用北方区域的特有优势,不断把成本做低。
据了解,永和股份三代制冷剂品种齐全,同时前瞻性布局四代制冷剂。公司包头基地拟建设2万吨/年HFO-1234yf、2.3万吨/年HFO-1234ze联产HCFO-1233zd、1万吨/年全氟己酮、18万吨/年一氯甲烷等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
三美股份表示,在制冷剂领域,公司积极推进第四代含氟制冷剂的技术、人才储备及产品研发等工作。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制冷剂、发泡剂、电子级高纯化学品及基础氟化学品制造商。据了解,根据项目规划,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一季度进入试生产,5000吨/年聚全氟乙丙烯及5000吨/年聚偏氟乙烯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2月左右进入试生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