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广告网 > 滚动

融资千万的AI写作初创散了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16224 时间:2024-10-30 18:55   
导读彼时波形智能被视作“有人才、有融资、有营收”的明星企业,其自研了AI写作大模型Weaver,也有看似已经找到了PMF、拥有30万用户的ToC产品“蛙蛙写作”,正是因为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当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更多从业者才会倍感错愕。一方面大家...

彼时波形智能被视作“有人才、有融资、有营收”的明星企业,其自研了 AI 写作大模型 Weaver,也有看似已经找到了 PMF、拥有 30 万用户的 ToC 产品“蛙蛙写作”,正是因为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当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更多从业者才会倍感错愕。一方面大家再度感慨 AI 商业化的困境,另一方面,写作这一 AI 落地场景也面临更大争议,尤其是创作小说、网文这一类没有固定格式、表述/风格开放性极大的文本,AI 的能力貌似还远不能及。

?所以当我们看到 a16z 第三期全球 AI 产品 Top100 榜单,出现一款名为「AI Novelist」的 AI 写作产品时会格外好奇。观察一圈之后,我们的结论是,AI 写作在日本找到了一波写作者之外的用户,而日本人也把 AI 小说玩出了另一种味道。

「AI Novelist」是一款面向小说写作场景的 AI 产品,similarweb 数据显示,8 月「AI Novelist」的网站访问量超过 500 万次,并且日本用户支撑起了这款产品的大多数访问量,有 98% 的访客都来自日本。我们曾在此前文章中探讨过多款AI 写作产品,涉及到的 QuillBot、HIX.AI 等产品纷纷指向了论文、职场等实用写作场景,「AI Novelist」的功能侧重和地域偏好都让这款产品显得非同寻常。

单月人均上线 21 次,9 成流量来自移动端

AI 小说并不是一个新赛道,去年 9 月 a16z 发布首期全球 AI 产品 Top100 榜单时就有两款产品上榜。彼时,「AI Novelist」一度来到 Web 端 AI 产品流量 Top16,另一款同类产品「NovelAI」则位列 Top49。然而时移事易,在 AI 图像、AI Bot 等品类流量激增、产品快速发育的这一年,AI 小说品类的表现就要黯淡得多,「NovelAI」直接掉出榜单,而「AI Novelist」算是品类排头兵,虽然只做日本市场,但还是保住了 Top 50 的排位。

日本市场存在感都很强|图源:Similarweb

Novelists 来自桌面和移动端的

流量分布情况|图源:similiarweb

「AI Novelist」网站主页显眼的二次元贴图

在核心的 AI 小说写作功能中,基础模式非常简洁,用户只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内容,选择默认、台词优先和叙述优先中的任意一种模式即可以开始创作。「AI Novelist」同时也支持进阶玩家的复杂设置需求,包括从 7 种文章风格中进行选择;设置角色、记忆、脚注(确定故事走向)及对它们进行优先度排序;控制 AI 随机度、词汇范围、重复惩罚(避免生成句子与现有句子具有相同表达)等具体参数,甚至是上传文本训练自己的 Mod 等,以上设置借鉴了「NovelAI」设计,可玩度比较强。

核心写作功能的输入、输出面板

格外值得一提的还有「AI Novelist」基于 AI 文本能力开发的 AI 聊天、互动游戏以及其他玩法,而这很有可能是「AI Novelist」移动端用户占比格外突出的关键。

「AI Novelist」网站提供的功能选项

AI 聊天成“人气王”,率先突破男性向二创用户?

「AI Novelist 提示词共享」网站的热门提示词列表

繁殖模拟器,导入提示和开始游戏

至于为什么要在 AI 小说网站上玩 AI 聊天,「AI Novelist」在日语模型上的优势大概是关键答案之一。即使抛开模型能力不谈,对多数人来说“用 AI 写本小说”的门槛还是比聊天高一些,而从「AI Novelist 提示词共享」投稿数量最多的提示词来看,AI 小说在日本率先突破的可能是一波男性向作品的二创用户。二创、佣兵(出现 97 次)、跨作品(出现 85 次)、生成器(出现 60 次)等标签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AI Novelist提示词共享」网站的热门投稿标签统计

海外二创生态繁荣似乎无需多言,目前全球*的同人文网站 AO3 月访问量超过 2.5 亿,超过了 Wattpad、起点等知名网文平台,日本也有提供类似功能的 pixiv,网站月访问量甚至直逼 4 亿,仅略逊于 Google 在日本的访问量;与此同时,区别于商业意味更浓的网文写作,同人二创作者普遍更重视创作过程的乐趣和感受,这也导致了 AI 生成的不确定性反而有机会成为加分项。「AI Novelist」也开放了相当的调整权限给到创作者,丰富到用户自发建立了一个非官方的 wiki 来解释各种控制项。

「AI Novelist」用户自发建立的非官方 wiki

前音游开发者,一人打造“最强日语AI”

「AI Novelist」由一位名为 Sta的日本游戏开发者独立打造,前期核心的开发和运营工作都只由 Sta 一人完成。即使到今天开发团队规模应该都不大,客观来说,是人力的限制导致了「AI Novelist」在功能开发上的克制。

一共就两位Ben Wang 和 Stella Biderman

Sta 似乎格外钟情于这种单打独斗的创造模式。此前他的开发经验集中在游戏领域,最为知名的作品是一款叫做「Tone Sphere」的付费音游产品,Sta 同样一手包揽了策划、编程、美术、音乐制作在内的所有工作,截止到 2021 年,「Tone Sphere」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达到了 120 万次,预计已经给 Sta 带来了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营收。而如今我们看到的「AI Novelist」,其实并不在 Sta 的计划中,起初,他只是想为新游戏「Starbirth」配置一个可以和玩家交流的聊天机器人。

中的贴图、插画的灵感也来自于这款游戏的角色

“在英语圈的 AI 小说中,有类似「AI Dungeon」和「NovelAI」这样的参照,我们在功能上参考了这些产品。但是日语比英语更复杂,我很担心「AI Novelist」能否像英语产品一样正常运作,但是实际尝试之后,我发现它的质量很高,丝毫没有逊色。”这是 Sta 在 2021 年底的一次对外交流中的表态,当时的 Sta 大概率想不到,几年后「AI Novelist」仅凭借占领一个市场就做到青出于蓝,将两位前辈甩到身后。

平心而论,「AI Novelist」的各个模型参数不算特别突出,日本用户对 AI 输出水平的评价也不是都一片叫好,语无伦次、内容垃圾、自动输出 nsfw 内容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但「AI Novelist」可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文化土壤——日本。举例来说,在日本有一个名为 “AI 拓也”的抽象文化 IP,指的是在日本知名弹幕网站 Nico Nico 上用户围绕人物“拓也”制作的各种 AI 视频的总称。“AI 拓也”中相当经典的一个视频形式是,用户想出一个“拓也”为主要人物的故事开头,再让「AI Novelist」续写。在写作过程中,以上被视作 AI 写作缺陷的语无伦次等问题,在围绕“AI 拓也”的写作中却成为了为节目效果加分的元素,日本网友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越抽象,越兴奋”。这样的视频在 Nico Nico 上有 3000 多个,一度成为平台大热门,其实很难想象在另外一个市场直接复刻成立。

Nico Nico 上“AI 拓也”的热门视频

用户批评“AI 拓也”

写在最后

但在专业或者半专业作者之外,更偏向于 C 端的二创用户,却将其玩出了另一种味道。

「NovelAI」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