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新型循环细胞检测纳米技术,重塑肉类蛋白供应格局的细胞培养肉,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水平的脑机接口主动康复训练系统……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正在此间举行,未来健康项目“沪上论剑”绘就“产业图景”。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未来健康专场现场。高志苗 摄
2022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将着力聚焦健康、智能、能源、空间、材料五大产业领域16个细分赛道。2023年3月,作为行动方案提出以来的首个未来产业大赛,“未来产业之星”大赛面向全球广发英雄榜,共征集项目总数536个,最终,120个项目入围复赛,其中,未来健康方向入围23个。
未来健康产业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人民币。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小康告诉中新网记者,未来健康是未来产业板块重要的组成,关乎每个人的未来。聚焦到脑疾病领域,中国约有2亿患者,包括脑卒中、自闭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大部分脑疾病很难通过药物手段得到有效治疗。
“脑机接口的本质是测量大脑、分析大脑、干预大脑,从而修复大脑。这项技术未来有望成为多种脑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提升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束小康说,从临床数据来看,以非侵入式运动康复脑机接口为例,一个疗程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就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水平,患者的FMA评分平均提高8分以上,远高于传统治疗的1.5分。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未来健康专场现场。高志苗 摄
绿色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合成生物学的产业领军者,将合成生物学的闭环由实验室拓展到工业级别,打破了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到工厂大规模生产的壁垒,助力低碳发展。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浩千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混动”前沿技术,可以同时以生物质和二氧化碳为混合原料实现PHA天然有机材料的生产,并将逐步提高二氧化碳在原料中的比例,助力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
“公司第一款产品蓝晶#8482; PHA是一类天然有机材料,拥有不亚于传统石化塑料的综合性能和出色的全环境生物可降解性,随着成本降低以及高附加值应用的开发,蓝晶#8482; PHA有望成为成本可被市场接受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未来之星。”张浩千说。
上海有望打造未来产业的样板
如何将产品落地更多的场景是张浩千常思考的议题。参赛的同时,他用3天时间在长三角地区完成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对接,这使他“意想不到”。“长三角集聚了PHA产业落地过程中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正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有望打造未来产业的‘样板’。”
张浩千透露,蓝晶微生物今年将在上海落地研发总部,加快产品研发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在他看来,“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平台,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洞察不同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创新和发展。
未来健康领域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生物医药创新赛道只有面向国际化市场才能获得新药创新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未来”企业正以上海为起点,走向国际,这也是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路线”。
全资自建“研发、生产、检测实验室、营销服务平台”,全资建设“海外研发中心”让自主抗癌科技产品走向世界……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地带着“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来到路演现场,他告诉记者,作为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致慧医疗全球首创的新型循环细胞检测纳米技术引领了液体活检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新突破。
“从技术到产品,从试剂、设备、检测服务到AI智能等领域,随着技术不断迭代,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围绕着肿瘤产业而迅速发展的产业链,打造检、诊、治、养一体化的以肿瘤产业为土壤的循环产业链。”陈炳地说。
产业链良性循环的背后需要多方协力支持。惠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曾立直言,生物医药产业是依靠高智力和高资本投入发展的产业,企业发展始终面临资金压力和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上海发展未来产业优势明显,但新药研发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更成熟、更长期、更有耐心的资本及政策环境。
产业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未来产业关乎上海未来的竞争力。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日前在“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开幕式上表示,布局未来产业,上海只有发挥人才、信息、资本、场景、生态等优势,通过赛马机制和揭榜挂帅,在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16个领域中跑出若干个“核爆点”,才能在未来产业的版图中体现上海作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